重建熱蘭遮城之計劃
因應大台南合併升格為直轄市,台南縣長蘇煥智提出「重建熱蘭遮城」的主張,以打造台南成為國際文化之都,奠定大台南為台灣歷史文化首都的地位。然而自「重建熱蘭遮城」的構想提出後,引起各方熱烈討論與質疑,蘇煥智就重建之計劃提出其內容。
一、選擇地點:漁光島
為何選定漁光島為重建熱蘭遮城的地點,原因在於:
1.漁光島與十七世紀熱蘭遮城的歷史空間與環境較接近。
熱蘭遮城原於台江內海最西邊之沙洲,熱蘭遮城原址周邊海域與河道皆以陸化,於原地重建已無法回到舊有的歷史空間。今日的漁光島是昔日的三鯤鯓,是十七世紀台江內海的遺跡,在此重建十七世紀荷蘭人所興築的熱蘭遮城更能貼進十七世紀熱蘭遮城的歷史空間與環境。
2.熱蘭遮城位於海陸交會處,原即西方之海岸城堡形式,具防衛之功能。
滄海桑田今日安平古堡之形勢已非當年,故若原地重建將無法重現當時建立時之原貌。
3.原地重建勢必遭遇產權、土地徵收等困難。
漁光島大部分土地為國有且無人居住,在此重建可降低土地徵收的困難、減少購置土地的經費並減低施作過程中對居民的干擾。
在此考量下,蘇煥智縣長一開始在提出「重建熱蘭遮城」之構想時,即不考慮原地重建的可能。
二、內容
1.除了重建熱蘭遮城外,還要復原大員市街
只有熱蘭遮城與大員市街的整體重建,才能完整重現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的樣貌,而所有的
建築形式、材料、工法當然需經過仔細考證。這浩大的重建工程,在世界文化資產保存上,
必受到國際熱烈的討論,過程中,將邀請世界一流的文化資產組織、團體共同參與,進行研
討或技術交流,這是與台南市政府以往規劃在漁光島興建遊樂園區所不同的地方。
2.是歷史建物的重建,是文化重建,是博物館,非僅是遊樂場
重建後的熱蘭遮城是具有歷史深度的文化場域,是一個民眾得以親近歷史文化的地方,非一
般的遊樂場。而當中的「十七世紀大航海博物館」其展示的手法,必結合現代科技給予民眾
前所未有歷史體驗,想像站在大員街上人來人往的漢人、荷人、日人、平埔族熱絡的交易,
引領您走入十七世紀的國際都會大員市。
三、土地及資金取得
1.優先比照大阪城重建模式
蘇煥智縣長指出,日本大阪城的重建就是在政府推動下贏得全民認同,由民間共同募集經費
重建而成。而重建熱蘭遮城亦可朝此模式運作,先成立一非營利單位,由公部門提供土地,
推動公民的參與,並向各方募集資源。大阪能,台南當然也能,這是台南人重新面對自己歷
史的機會,而我們剛好有幸站在這歷史的當下,應將重建熱蘭遮城,視為一項文化運動來共
同完成。
2.尋求跨國合作的可能
在重建熱蘭遮城的模式中,國外資金、資源與技術亦是有尋求合作的空間,尤其是與熱蘭遮
城直接相關的荷蘭更是可以積極接洽合作的可能。
四、效益
1.提升安平古堡區,甚至安平區的整體觀光效益
重建熱蘭遮城亦將對安平古堡區產生正面效應。在不影響居民的原則下,可再擴大「王城再
現」試掘計劃的範圍,更多的出土文物,將豐富安平地區的歷史內涵。經由水路(藍色公路)
或陸路(接駁巴士)的連結,安平古堡與重建後的熱蘭遮城將在時間上和地域上串連成為一個
完整的安平歷史園區,具歷史的深度與廣度,安平古堡和熱蘭遮城的關係將是一加一大於二
形成加分的效果。
2.連結運河資源,活絡府城舊城區
蘇煥智縣長更提出其進一步的構想,不僅要重建熱蘭遮城及復原大員市街來提升安平地區的
發展,更要結合既有的台南運河資源,形成一個從熱蘭遮城經運河到城區的環狀河道系統,
把沉寂許久漸被遺忘的府城瑰寶「舊城區」,透過此一藍色公路將台南舊城區的豐富現地博物
館群連結在一起,重新帶動舊城區的再發展。
3.打造大台南新地標,厚實國際競爭力
熱蘭遮城因地處西南沿海,當國際旅客進入台灣,俯瞰海岸即可看到雄偉的熱蘭遮城,所以,
重建熱蘭遮城如同在打造台灣的新地標,將成為台灣國際門戶的重要意象。重建「熱蘭遮城」,
可增加觀光產值與臺灣能見度;更重要的是,藉由過往的歷史經驗,不但可以強化台南與世
界的接軌,躍為台灣最重要的觀光城市,也可以使台南成為國際文化的交流重鎮,厚實台南
市的國際競爭力,讓台南的風貌,變為更多元、更有魅力。
4.突顯台灣文化主體性的內涵
台灣歷史文化以往常受到政治的影響,人民所了解的台灣歷史難免失之片段,而混淆台灣文
化的內涵。現今藉由重建熱蘭遮城形成一種公民運動,讓臺灣人民有機會重新去認識自己的
歷史,從台灣多元、豐富的特質當中建立屬於台灣真正的文化主體性。
熱蘭遮城現已不存在,民眾無法單從文字或遺跡來想像過去的情景,重建熱蘭遮城等於是補上過去的這段空白,以實景場域補充文字的不足,讓安平乃至於台南的歷史可以連貫呈現,就民眾角度來說,重建熱蘭遮城就如同重現老電影場景,從熱蘭遮城到安平古堡,就等於從荷蘭時期走到了清領以至於現代,把台南乃至於台灣的歷史走了一遭,沒有重建這段歷史是無法被彰顯與了解的。